中国·福州——热爱城市从热爱美食开始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福州油纸伞·起源与发展

  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

  至清代进入繁荣期,清末民初时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

  油纸伞在从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当中有重要的地位,当地有句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

  但在2010年,油纸伞因种种原因一度面临将要消失的命运,在福州市委政府、市文广新局的努力下,福州油纸伞重焕生机;2015年,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为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

  福州油纸伞 ·特点

  福州油纸伞不脱骨、不漏水、不褪色,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与牛角梳、脱胎漆器并称为“福州三宝”。

  福州的制伞手艺已经传承千年,正宗的福州油纸伞选材考究,以实心、弹力足、韧性大的闽北青山老竹为伞骨原料,经83道工序方可完成,制作周期达30天以上。

  据制伞老师傅说,一把好的油纸伞,开合3000多次都不会坏,在水里浸泡24小时不变质,在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变质,这足以见得福州油纸伞的上乘质量!

  福州的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绵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彩画花伞、绢印套色童伞等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观赏效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

  福州油纸伞 ·制作工艺

  福州的制伞传统工艺分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部艺,五部艺各自独立、分工合作、互相依存,一个人若能完成其中之一即为“全艺”,可见工艺十分专业。

  制作品质控制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不露“猪鼻孔”。“制伞”虽属主流,但也只是完成“伞胚”“上油”“装配”等后部分工序,所以它必须由别处买进伞骨、伞柄、伞头等等,另外还得聘请绘花师傅才可完成。

  选用的原材料也十分讲究,必须要采用3到5年的毛竹,纸张只用福建省特质的绵纸,也就是用树皮做成的纸张。

  每逢雨季来临前,制伞师傅们都亲自到闽北挑选质量上乘的青山老竹,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锯的时候为了不起毛边,要不停地翻转。青山老竹表皮粗糙,师傅们还得拿定制的刮刀进行“刮青”,最终使得竹筒变得滑溜光净。

  在所有的工序中,桐油的熬制是最难的。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干性植物油,具有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能增加伞的质量和伞面的光泽度。熬制桐油的技术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需要根据火候添加不同的材料。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

  福州油纸伞 ·寓意

  中国油纸伞中包涵了许多的文化内涵,例如:

  油纸伞代表多子、多福。油纸与“有子”音近;伞架为“人”字形(由几十个人字形状组成)。

  伞字繁体是“傘”,从繁体字角度看,是人字头下面四个小“人”字,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

  伞骨为竹,代表长寿,寓意节节高升。

  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喜庆;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现在我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结婚、生子、乔迁、高升等依然保持送油纸伞的习俗。

  在福州民间,传说红颜色与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所以常有人将红色的桐油纸伞放在家中,以求平安吉祥。

“福州三宝”之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