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新声 | 这位“新闽菜厨星”,让自己成为餐厅的灵魂
邱瑞荣莆田人,出生于1992年。
2020年至今就任星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八闽小聚厨师长;
2022年获得闽菜名师称号;
2023年获得第四届世界粤菜厨皇大赛特金奖“粤菜厨皇”;
2023年新闽菜评选获得“新闽菜厨星”。
在去年省商务厅主办的“2023年新闽菜系列评选颁奖大会”上,一道小巧精致的“头水紫菜石榴包”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被评为“新闽菜名菜”,它的创作者是来自八闽小聚的年轻厨师长邱瑞荣,在这次的评选中,他也获得了“新闽菜厨星”的称号。
传承家学 名师指教
邱瑞荣出生在莆田仙游的一个小镇,他的爷爷是当地极负盛名的乡厨之一。从小,他就看着爷爷操持着十里八乡的乡宴,“莆田人是非常尊敬厨师的,在我们乡下的婚宴上,新人的第一杯酒敬的不是父母或主宾,而是当天的主厨。”
因为爷爷的言传身教,邱瑞荣从小就对做菜特别感兴趣,2009年高中毕业后,他对爷爷表示想要正式学厨,但邱爷爷觉得自己的孙子在烹饪上确实有天赋,不应该将职业生涯局限在乡宴上,便让他拜了莆田菜大师关玉标为师,对邱瑞荣来说,这是他从厨之路遇到的第一位贵人。
关玉标是中国注册烹饪大师、莆田市烹饪行业协会会长,也是“妈祖筵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关老师手下学习的五年时间里,邱瑞荣打下了坚实的后厨基础功夫。“做厨师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关老师向我传授了很多传统莆田菜的制作秘诀,也令我学会了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
好主厨
就是要比别人更努力
就像很多勇者外出闯荡江湖的故事一样,邱瑞荣在学有小成后也开始向往外面世界的风采,2014年,他来到上海,在一家知名的米其林一星闽菜餐厅里,遇见了他的第二位贵人——陈世杰。
从莆田到上海,从传统餐厅到米其林餐厅,前者学出来的基本功,后者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制作流程,以及更加精致、更有创造力的出品,都给邱瑞荣的厨艺生涯增添了不少色彩。“陈世杰老师不仅仅教授我厨艺,还指导我如何研发菜品、如何建立后厨SOP(标准作业程序),我后面才知道,他一直按主厨的标准在训练我,他对我的职业⽣涯引导与规划,都让我受益终身。”
贵人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邱瑞荣说,做好一名主厨,勤奋是必须的,直到现在为止,他都是餐厅后厨最早到的人,“其他员工的上班时间是九点,但我一定八点半就到达厨房,先检查一下今天送来的备菜,再检查档口的情况,这样上灶炒菜前心中才有数。”
付出时间和精力,刻苦钻研菜品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月至少要逛两次菜市场,不能等着供应商送什么你再想做什么;平时也要多上网看看其他大厨都在做什么,平时的积累和实践,最终都会变成你自己的知识,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创新和传承同样的重要
2020年,邱瑞荣正式成为了“八闽小聚”的厨师长,这是一家在福州、厦门、武汉、深圳四城开店的新派闽菜餐厅,就像餐厅名一样,八闽小聚专心研制福建各个地方的菜肴,闽东菜、闽南菜、客家菜、莆田菜……都出现在这家餐厅的菜单上,如何截取八闽餐桌的精华,满足大部分食客的需求,成为邱瑞荣最在意的事。
“深圳店的客人对于闽菜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武汉店的客人则会希望菜的口味更重点。在外地开闽菜餐厅,很多菜肴也需要改进,可能很多福建人会觉得这样就不地道了,但是餐厅的好评告诉我们,创新和传承同样重要。”比如莆田炒米粉,好的成品是必须带点锅巴的,但外地人就会觉得这盘是炒焦的次品,与其勉强客人接受,不如就换成炒得刚好的状态,让他吃得开心。
还有两年前他参与开发的“水煮佛跳墙”,当时也引来了许多闽菜老行家的抨击,但邱瑞荣觉得,加上水煮的噱头,反而让更多外地人轻松接受了佛跳墙的概念,也让他们有兴趣再尝尝自己店里的正宗佛跳墙。
还有参加“2023年新闽菜系列评选”的“头水紫菜包”,创意也来自他的细致观察,“传统的头水紫菜是拌好放在小碟上桌,紫菜的调味汁很容易在下筷时滴在桌子上,在比较正式的宴会场所就会让人感觉有点不雅,所以我想到用粤菜里菌菇包的做法来处理它,再点缀鱼籽增加口味上的层次感,现在这道冷碟已经成为了我们餐厅的招牌菜!”
都说好主厨是餐厅的灵魂,邱瑞荣希望他的热情可以让八闽小聚的菜品呈现品质与精致的融合,在尊重传统烹饪的技法与食材原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传承技艺,他带着八闽小聚的闽菜走出福建,也期待可以很快走上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