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美松:聚春园是闽菜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在福州,“聚春园”这块金字招牌已然闪耀了160年。近日,记者采访了著名文史学家、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卢美松。他从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视角,品读聚春园所蕴藏的文化真味。
卢美松。
“聚春园堪称闽菜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闽菜文化的历史长卷中,聚春园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卢美松长期致力于福建地方文史研究,在他看来,聚春园在闽菜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谈及聚春园为何能历经百年而不衰,并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卢美松总结了三大因素:
其一,历代名厨薪火相传。“闽菜向来讲究‘刀工精细、火候精准’,聚春园之所以能够长久屹立于餐饮行业潮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名厨的接续奋斗。他们始终坚守并传承着高超的技艺水准。”卢美松举例阐释道,“比如佛跳墙,从选料到煨制,需要数十道工序,聚春园的厨师们至今仍遵循古法,以匠心精神烹饪菜肴。”
其二,守正创新,与时代融合。“聚春园的立足之本,是对闽菜正宗风味矢志不渝的坚守,同时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卢美松举例道,“以荔枝肉为例,聚春园严守传统工艺,精准拿捏酸甜配比,每一口都洋溢着地道闽味;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聚春园积极拥抱时代变化,展现出创新活力。比如对南煎肝的改良,根据当下健康饮食理念,巧妙调整糖分用量,既保留菜品原有风味,又贴合现代健康追求。”
其三,领导者富有远见卓识。“聚春园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历代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卢美松说,“聚春园集团的领导班子始终以弘扬闽菜为己任。”近年来,聚春园集团在推动闽菜走向国际化的征程上积极作为,例如创建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为系统展示闽菜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提供专业平台,提升闽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聚春园的百年传奇,是闽菜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福州城市文化的历史见证。在卢美松的眼中,聚春园的价值不仅在于美食,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正如他所言:“聚春园的故事,承载着福州人的故事;聚春园的味道,组成了闽都文化的味道。”(福州晚报记者 全怡月/文 叶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