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热爱城市从热爱美食开始

杨伟华:没有聚春园,就没有现在的我

  来源:福州新闻网

□开栏语

今年,中华老字号聚春园迎来创建160周年的辉煌时刻。这个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闽菜摇篮”,历经时代更迭,如今发展成为涵盖餐饮、酒店、食品工业、温泉康养、数字新零售、博物馆等业态的现代化产业集团,在福州的文脉上镌刻出一部活态的非遗史诗。

福州晚报推出《我与聚春园的故事》专栏,邀您透过多位亲历者的眼眸,见证百年老字号的破局蝶变。

杨伟华:没有聚春园,就没有现在的我

杨伟华制作聚春园佛跳墙。聚春园集团供图

临近中午,聚春园大酒店的后厨飘着诱人的香味。记者见到酒店副总经理杨伟华时,他正将瑶柱、花胶等十余种佛跳墙食材依次码进坛盅。虽然已晋升为管理层,但只要有时间,杨伟华依然会亲自掌勺。

作为闽菜传承的重要载体,聚春园始终将“守艺”视为生命线。杨伟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他至今仍记得师父姚信锐的教诲:“火候差半寸,味道隔重山。”这种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体现在每坛佛跳墙繁复而精细的煨制工序中,更凝结为聚春园集团“师带徒”制度的精髓——每名新人需在蒸笼、刀工等八种关键岗位上轮岗学习,在实践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是平台造就了我,没有聚春园,就没有现在的我。”杨伟华动情地说,这里不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成长的摇篮。

杨伟华20世纪80年代进入聚春园,聚春园为年轻厨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不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高规格烹饪赛事提升自我,每年还提供多次外出交流的机会,和国内外顶尖厨师面对面切磋技艺。在这个过程中,杨伟华不断突破自我,逐渐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厨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烹饪大师。

2005年春天,杨伟华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当时,聚春园佛跳墙亮相第9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晚宴,作为主菜接待各省嘉宾及250家全球跨国公司代表共计500余人。

面对500多份佛跳墙的订单,杨伟华坚持守正创新,所有食材及调味料均用秤精准称量,这场“食材量化革命”催生了聚春园佛跳墙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2008年,“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杨伟华被命名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聚春园集团的持续培养下,2016年杨伟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杨伟华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杨伟华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对于杨伟华来说,聚春园不仅是他成就事业的起点,更是他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源泉。

“老字号的发展就像烹饪佛跳墙一样,既要守得住文火慢煨的初心,又要接得上猛火滚沸的时代。”杨伟华说。

这或许正是聚春园穿越三个世纪仍活力迸发的关键所在——用文化积淀抵御岁月侵蚀,以创新锐度打破发展边界。(福州晚报记者 全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