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将走进“中国鱼丸之乡”
这几天,福州鱼丸再次出圈——不仅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演员王鸥纷纷打卡,更是成为连江等地拗九节活动上的福丸。那么,第一粒鱼丸从何而来?一条鱼是如何变成一粒丸呢?本周日,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将带领小营员们走进“中国鱼丸之乡”连江县,探秘福州鱼丸的“前世今生”。
连江县是福州鱼丸的主要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地,曾创造了“全国每4粒鱼丸有1粒来自连江”的成绩,鱼丸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2日,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将走进位于连江魁龙坊历史街区的福州鱼丸博物馆和海上福州(连江)主题馆,一站式了解福州鱼丸的发展历程、特色文化以及制作技艺。其中,福州鱼丸博物馆是全国首个福文化主题鱼丸博物馆,已成为福州热门研学打卡地。
为了沉浸式体验鱼丸的魅力,本次活动特别安排了“打鱼丸”环节。福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禹,将现场演示从“一条鱼到一粒丸”的过程。届时,小营员们也将亲手体验鱼丸制作,并吃上“春天的第一粒鱼丸”。
此外,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将邀请一名语文名师为小营员们提供写作指导。针对小营员们的现场作文,老师将批改点评。活动还将评选出“最佳写手”“写作小能手”“观察小能手”,并进行表彰。
小营员们现场创作的文章(片段),回家后要进一步修改提升,整理成电子文档,并于3月7日18时前发送至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电子邮箱fzwbxzxly@163.com。福州晚报融媒体平台将择优刊发。其中,在本报《作文园地》刊发作文(片段)的小营员,还将获得相应稿费。
本次活动目前已开启报名通道,感兴趣的家长可添加“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客服”微信号咨询。(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周桃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