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集团助马江片区蝶变 海峡产业“航母 ”向海踏浪
福州,一座胸中藏海、向海图强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经福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落实——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继续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预制菜产业。
在“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满30周年之际,左海集团所属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船政故里福州马尾谋篇落子,打造中国·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贡献园区力量。
中国·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效果图。
掘金“蓝色粮仓”
做精“一条鱼”
向海而生,耕海而兴,作为重要的海港城市,福州发展渔业禀赋优越、产业基础深厚、产业结构完整。近年来,福州掘金“蓝色粮仓”,实现从“一条鱼”到全产业链发展,构建起种业、养殖、加工、贸易完整体系,尤其是在发展深远海养殖可圈可点,迄今下水12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居全国第一。
福建“蓝色粮仓”有多“出圈”?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品总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来自福州的海产品丰富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也成为海外侨胞念念不忘的一口乡愁。如何进一步做好“海”的文章?牢记总书记经略海洋、树立大食物观的嘱托,工业园区集团积极承接“海上福州”战略,将完善海洋水产精加工产业作为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的发力点和立足点,将目光瞄准了全国最大水产品交易集散地马尾。
近年来,凭借多区叠加和产业配套优势,自身海鲜产量有限的马尾,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境口岸、东南亚最大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库库容、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均为全省之最,实现海产品从码头到餐桌一路“领鲜”。坐拥全国交易的“流量”,马尾呼唤着更多的特色渔业品牌。
延伸一产做强二产,抢占预制菜“黄金赛道”,将“流量”变“增量”,正是时代赋予马尾这片热土的历史使命。
中国·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鸟瞰效果图。
烹制千亿水产“大菜”
马江片区率先发力
位于马尾区的亚洲最大的水产交易中心——海峡水产交易中心,是水产交易的“中转站”,紧邻福州保税区青州港物流园。围绕现货和原料需求,周边仓储物流业行业曾繁荣一时,但随着时代变迁,业态逐渐陈旧,配套落后,仅0.1的使用容积率仅适合发展仓储冷库,只能屈居产业链、价值链的下游。
以用地效能提升、产业升级为路径,工业园区集团精准谋划,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发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在紧邻保税区青州港的马江片区打造集团首个水产品加工专业化园区。
据工业园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大胆应用创新型用地政策,推动园区标准化改造,地块使用容积率从0.1提升至2.58,此外,延链补链发展保税加工等细分产业,进一步激活保税区土地效能,提升“亩均”收益。
吃透一条鱼,迈向千亿级。当下,马尾正以水产品加工为方向,烹制一盘千亿“大菜”。建成后,中国·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将凭借距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仅0.8公里的区位优势,交通、生活配套及产业集聚优势,引入绿色食品加工、水产加工、预制菜、食品制造、冷链仓储物流、检验检测、包装设计等产业链上下游,预计年产值超8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借助龙头企业优势,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吸附力,聚集上下游重点企业,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全国具备影响力、东南区域标杆的海洋精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从原料精加工至成品储存交易的产业闭环和升级。”上述负责人表示。
“三位一体”多轮驱动
壮大海洋产业生态矩阵
中国·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位于马江片区罗星中路南侧、通港路西侧、经二路东侧,位于交通中转枢纽,具有快速抵达机场、港口和高速的集散能力。
据工业园区集团介绍,产业园规划2栋加工车间、1栋冷链仓储中心(包含冷库、设备房)。考虑到入驻企业的生产需求,每层厂房均配套约1600平方米的精装修中转冻库及18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车间,使原料加工、储存、出库在一栋楼内实现闭环,减少企业整体投入及经营成本。
目前,工业园区集团在全市已布局33个产业园及项目,版图涵盖海、陆、空三大领域,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成为海峡国企园区第一号品牌。
坚定不移执行“海上福州”战略,工业园区集团在福州拓展出中印尼“两国双园”、粗芦岛、罗源湾等多个海洋产业基地,并推动在自贸区福州片区成立全国首家以海产品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且完成揭牌运行,为大宗海产品现货交易提供便捷的跨境交易结算平台。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锚定海产品精深加工实体产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同时通过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现货、挂牌、预售等交易模式,同时联动中印尼“两国双园”、粗芦岛、罗源湾等多个海洋产业园协同共进,依托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资源,实现从养殖、加工到贸易的全链条贯通,最终形成“核心区贸易驱动、多基地协同发展、海交所资源整合”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海上福州”千帆竞发,海峡产业“航母”将扬帆击桨,再谱华章。(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