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新质赋山海 海连江品牌如何“出山、出海、出圈”
从连江县蓼沿乡的田间地头,到重庆、天津、贵州等各大城市,菊花、茶油香飘千里,助力乡村振兴;从中国鲍鱼之乡,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市场,连江鲍实现“买全球 卖全球”;从传承技艺吃透海的味道,到创新驱动提升附加值,科技兴海撬动“海味”经济产业全链条布局……
始于山海,不止山海。近年来,全国海洋大县连江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谋划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加速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全程可追溯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连日来,记者进行一番探访,看新时代的海连江品牌如何破过去发展之道,谋未来发展之策,做到“出山”“出海”又“出圈”,助力福州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蓼沿乡菊花成致富花。(连融媒供图)
出山
新旧融合 “链”动未来
一朵菊花、一颗油茶果,如何从单一种植到产业链发展?
走进蓼沿乡定田村福建润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目之所及是耀眼的金黄,漫山遍野的菊花竞相绽放,微风拂过,独特的花香惹人醉。花丛间,只见采花工三五成群,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一朵朵盛开的菊花顷刻入筐。这些菊花经过晾晒、加工、包装后,制成便携的菊花茶上市。
“菊花采摘期从12月开始,持续约3个月,每天需要近百名采花工。”润泽生态农业负责人欧丰毅告诉记者,2015年清明节前夕,一位台湾教授回乡祭祖,将几十棵清润菊母株从台湾带至连江,他便立即组织工人进行扦插并精心养护。经过多年的繁殖裂变,清润菊顺利在蓼沿安家,并在短短数年间达到百余亩的规模。
清润菊制作菊花茶,只是对菊花最原始的加工,如何把菊花价值“吃干榨净”,让菊花全面“出山”?走产业化道路是关键一招。欧丰毅介绍,2017年开始,润泽公司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着手清润菊护肤产品研发。经过发展,已成功研发出修复乳液、润肤面膜等产品,并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往重庆、天津、贵州等地,全新的产业发展道路让清润菊的亩产值提高至1.5万元。
将农产品“吃干榨净”,顺利“出山”的还有蓼沿油茶。时下正是油茶榨油旺季,蓼沿乡仙屏村福建阳光老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人最近很忙——厂房外铺散着油茶果,工人将晾晒好的油茶果装入袋中,推进厂房进行剥壳过筛;车间内机器轰鸣,高纯度的茶油顺着出油口汩汩流出。
“榨油设备从清晨6点开机,连轴转到晚上6点,一天可压4吨多的茶籽原料,茶油产量约1吨。新鲜出炉的茶油市场需求量很大,春节前夕销量将达顶峰。”阳光老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涛介绍,目前公司成功打造“阳光老农”“蓼沿山茶油”等油茶高端品牌,除在国内销售,还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
连江鲍畅销海内外,工人加紧生产。(连融媒供图)
出海
守正创新 一路领“鲜”
作为中国鲍鱼之乡,2024年连江鲍鱼产量达5.9万吨,产值68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如何让连江鲍鱼“畅游”到更远地方?
走进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一辆辆运货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装卸和清点鲍鱼货物。“这批速冻鲍鱼约有10吨,主要销往日本市场。”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上官炎超一边指挥现场一边告诉记者。
在源丰的深加工车间,多条生产线也在高速运转,粗加工、熬汤、调汤入味、灌装、液氮速冻、包装、冷库贮存等一气呵成,每日可生产6吨汤汁、10万盒罐头。
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鲍鱼的种苗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和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旗下拥有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条鲍鱼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如何做到一路领“鲜”?
据介绍,从2023年开始,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的同时,紧随潮流、守正创新,建设全国首个鲍鱼预制菜研创中心,将盐磨鲍鱼肉、黑边鲍鱼肉、带壳去肚鲍鱼、鲍鱼罐头、鲍鱼佛跳墙、鲍鱼红烧肉、鲍鱼大盆菜等冻鲍及鲍鱼预制菜产品销往海外,“目前已出口至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最近我们又成功获得ASC认证、BRC认证,意味着鲍鱼加工品品质得到了国际认可,助力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让全球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安全、可靠的连江鲍鱼产品。”
得益于连江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殖的鲍鱼肉质鲜嫩、个头饱满,深受消费者青睐,出口量持续攀升。“活鲍年加工量达4000吨,产品90%销往国内,10%出口国外,2023年冻鲍及鲍鱼预制菜产品国内外销售总额达4亿元。”源丰公司品控部经理吴建军说。
记者获悉,连江积极搭建“买全球、卖全球”交易平台,形成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品牌—餐桌的“一粒鲍”完整产业链。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连江鲍鱼相关企业累计出口额超1600万美元,逐步实现“产品出海、品牌出海、高端出海”。
出圈
向“新”而行 凭“质”突围
年关将至,寒意正浓,市民吃火锅、品关东煮兴趣高涨,相关食材持续热销。随着订单量不断攀升,连江“老字号”信洋水产有限公司开启忙碌模式,呈现产销两旺良好势头。
走进信洋水产鱼糜制品生产车间,只见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机械设备飞速运转,经过打浆、定型、蒸煮、油炸等一系列工序,油光脂艳的笋丁肉丸、培根鸡肉串等产品出炉,在香气弥漫中统一打包装箱。同样飘香的还有水产干制品生产车间。在这里,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发往日本的虾皮订单。
“订单量暴增,公司生产效率被订单追着跑,目前各生产车间加足马力生产。”公司副总经理颜家义告诉记者,他们原计划2024年度加工各类水产品6000吨,产值1.3亿元,目前已全部达成,预计本年度产销将同比增长超10%。“30年来,我们专注做一件事,就是让连江味香飘全世界。”
畅销的背后,源于企业从追赶到超越的自主创新。近年来,信洋水产持续加大生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流水线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彻底解决产品解冻后口感差等问题。此外,还积极与高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用科技驱动产业发展,围绕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出多种产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动连江水产迈向更高层次。
无独有偶,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的还有位于连江筱埕镇的天源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从做原料售卖的小厂起家,一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海带原料加工企业、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得益于该公司用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天源生产车间内,随着一张张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风味海带结、腌渍海带苗、压缩海带等产品不断发往全国各地,目前一天可生产6万袋即食小海带、12.5万片压缩海带,加工腌渍海带5吨。
“我们除了开设线下工厂店进行销售外,还供应盒马鲜生、朴朴、麦德龙、京东等大型商超和线上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的销售模式。”天源公司总经理陈滢增告诉记者,公司创新生产的即食小海带、小海带烘干压缩圆饼等,更是远销海外。
记者获悉,连江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持续布局水产精深加工、预制菜产业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壮大水产品产业联盟整体竞争力,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0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近70家,深化“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打响“世界渔都”城市IP,构建海洋经济全产业链,渔业产值连续3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水产品总量连续40多年稳居全国第二。(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