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福州人爱吃的荔枝肉,还能这样做!
荔枝因杨贵妃而传奇,闽菜有荔枝肉更传神。追溯历史,荔枝肉在福建流传数百年,因其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
漫长岁月中,荔枝肉也演变出各种做法。家常荔枝肉、炸熘荔枝肉、包心荔枝肉、香酥荔枝肉,还有各式的新派荔枝肉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带着乡愁的酸甜咸滋味。
你家的荔枝肉是怎么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秘荔枝肉的前世今生。
传统荔枝肉
尽显刀工、调味之妙
在福州,最传统的荔枝肉做法,莫过于炸熘荔枝肉。
“传统荔枝肉凸显刀工之妙,需要将猪肉剞十字花刀,这样下锅油炸,能自然形成荔枝形。”聚春园璟春酒店总厨黄良介绍。
选用猪瘦肉,以“剞”之刀法,上十字花刀,然后将肉切成斜形块,荸荠切块,加入红曲水均匀上色,用湿淀粉抓匀。拿小碗,倒入葱段、蒜末、酱油、白糖、香醋、芝麻油、湿淀粉加水调成味汁。随后,将肉和荸荠一起入油锅炸至酥脆。
炒锅下油烧热,倒入味汁煮沸,随即倒入肉、荸荠,翻炒几下即成。
“这样做法的荔枝肉色泽带红,形似荔枝,质地脆嫩,历久弥新,彰显调味之功。”黄良说。
包心荔枝肉
裹着马蹄 口感飞跃一层级
荔枝肉的起源和民间故事有很多。有的说,古时候穷人家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猪肉,为了让肉显得多,就在猪肉外裹上一层地瓜粉,又将摘下来的荔枝去核,裹在肉中,放入锅中油炸,就成了最初的荔枝肉。还有一个笑话,荔枝肉有的用里脊肉,因福建方言说不好普通话,便把“里脊”说成了“荔枝”。
民间故事多无法考究,只是荔枝肉流传下来的酸甜咸独特口味经久不衰。如今,若论荔枝肉最经典的做法,聚春园的包心荔枝肉必有一席之地。
包心荔枝肉做法十分考究,将猪瘦肉“剞”十字花刀,加水、红曲水、生粉上浆。将荸荠切成果核形状,用肉将马蹄包裹收紧。
油锅下肉,捞起再复炸。留余油,下蒜末、葱段煸炒,加入调好的糖醋汁,然后倒入荔枝肉翻炒装盘即成。
做好的包心荔枝肉不仅外形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外面是肉的荤香,中间是马蹄的脆甜,一口两重口味。
聚春园璟春酒店总经理李展妍介绍,改革开放之后,聚春园的闽菜大师就研发了包心荔枝肉,风靡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这道菜已经存在40多年,留住了传统滋味,赢得不少老饕的认可。为此,说起传统的荔枝肉做法,现在大家都指向包心荔枝肉。
家常荔枝肉
怎么简单怎么来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常荔枝肉才是最接地气的。
怎么做才能吃到最后一块肉还会酥呢?拥有百万粉丝的依强,有不少小技巧。
“家常荔枝肉对刀工要求不高,无须剞十字花刀,将肉切块便好。”依强介绍。
将糖、香醋、白酱油、冰梅酱、番茄沙司、甜辣酱、蒜末、葱白,搅拌均匀备用。放入切块的肉和土豆炸熟,淋上冷油,让荔枝肉更酥,淋上味汁,倒入捞过的马蹄,搅拌均匀,撒点葱花即可。
“过去荔枝肉没有番茄沙司,就是单纯的糖醋酱油,家常做法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依强说,肉可以选择五花肉、上排肉、里脊肉、猪后腿肉,配菜有着“夏用马蹄(荸荠)、冬用土豆”的说法,主要还是看各家喜好。
十八娘红荔枝肉
颜值惊艳 故事动人
“荔枝肉的酱汁做法也因人而异,传统的就葱段、蒜头米、酱油、白糖、醋、香油,后来有人加入番茄酱等。”聚春园璟春酒店总厨黄良介绍,在聚春园,荔枝肉做法也时有创新,但味道始终坚持最传统做法。
黄良从厨20多年,各种荔枝肉都做过。而最令人惊艳的是,他研发了香酥荔枝肉——十八娘红荔枝肉。
2020年底入职聚春园后,黄良发现制作包心荔枝肉会剩下不少猪肉边角料,如何利用不浪费?琢磨后,他将边角料改刀,切成颗粒,摔打上劲,捏成小圆,然后内里包上荸荠,外边借鉴甜品的做法,裹上红色的脆花粒,下锅油炸。炸出的荔枝肉挂在了树梢,外形简直是一比一还原荔枝“本尊”。而考虑荔枝肉裹上酱汁后,时间长了易影响酥脆的口感,他将酱汁单独上桌,食客吃的时候,再沾酱。
这道十八娘红荔枝肉每每上桌,总是惊艳食客。“有一次酒宴开席43桌,一桌20个荔枝肉,一个晚上我做了900多颗。”黄良笑着说。
至于为啥叫十八娘,也和荔枝肉的民间传说有关。传说闽王王审知有一位最钟爱的小女儿十八娘,其出嫁后在莆田生活,被封为“柔靖夫人”,最爱吃荔枝。十八娘的子孙都非常孝顺,由于荔枝只有夏季才有,在其他季节儿孙们便想方设法满足她对荔枝的口欲,请厨师研制出了“荔枝肉”以尽孝心。
“荔枝肉是福州人的心头好,数百年来虽然各家有各家做法,但万变不离本宗的是那酸甜咸味。”李展妍说,闽菜创新要坚守传统的根与魂,就像这荔枝肉的前世今生一样演绎。
(记者 雷岩平 陈丹/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