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热爱城市从热爱美食开始

连江马鼻海蛎饼见证戚继光抗倭历史

  来源:福州晚报

福州正在争创世界美食之都,海蛎饼是海内外侨胞爱吃的风味小吃。榕城天气转寒,暖胃“小太阳”海蛎饼热销。在福州“牡蛎之乡”连江县马鼻镇,蛎饼与光饼齐名,见证了戚继光的抗倭历史。

立冬节气之后,牡蛎到了一年中最肥美的时节。连江马鼻镇的海蛎饼较为知名。马鼻镇依山傍海,毗邻罗源湾区,拥有75110亩滩涂,是福州滩涂面积最大的乡镇,盛产牡蛎。据记载,马鼻渔民明代便开始养殖牡蛎。

连江马鼻海蛎饼见证戚继光抗倭历史

连江海蛎饼。(图源:海连江)

马鼻镇的街头巷尾有许多海蛎饼摊子,金灿灿的“小太阳”整齐地列在架子上等人品尝。

马鼻玉井村路口的一家蛎饼摊子,吸引了不少食客。摊主已制作了6年的海蛎饼,每到立冬前后就出摊。

摊主介绍,做海蛎饼各家都有独特的调料秘方。做海蛎饼之前,要先将勺子放进油锅烧热防止粘连,取出勺子后得迅速在底部铺一层米浆,再放上事先拌好的白萝卜和海蛎,最后裹上一层米浆,将馅料盖满密封,随后慢慢地将它放进油锅。经过“三浮三沉”后,海蛎饼逐渐穿上金黄色的外衣,自动脱离铁勺,浮在油中,香气四溢。

马鼻蛎饼与光饼齐名,且都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连江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总兵戚公大破倭夷于马鼻,歼之,境内遂平。”当地还留有戚家军灭倭的“神器”——可在滩涂上疾行的马鼻泥橇,如今是省级非遗项目。

当时,乡民犒劳戚家军有三样美食:光饼、蛎饼、蛎饼糊。连江文史专家张振英在《光饼与戚家军马鼻之战》一文中写道:当年,乡民制作烤饼,只是为了犒劳戚家军,而戚家军的主将是戚继光,按照马鼻的习俗,人名三个字中,第一个字为姓,第二个字为辈分,第三个字才是名。于是,人们便以戚继光的“光”字为这种饼命名,叫“光饼”。

据张振英介绍,蛎饼也是犒劳戚家军的食物。当时,一批家厨女能手被集中起来,专门加工蛎饼。乡民还在蛎饼的基础上,制作了蛎饼糊。

原来,乡民突然接到消息,说不久戚家军临时有行动。当时,蛎饼还没有完成一半,不管怎么赶都无法将剩下的料加工完。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将现有的人和锅分开,剩下的馅料,分若干大锅煮汤,将炸蛎饼的油锅集中起来,用余下的米浆烙成一片片的大锅饼,锅饼仅两层布厚,起锅后再撕切成小小的一块块,等大锅里的馅汤烧开,便将锅饼片倒入……这样的效率大大提高,戚家军品尝后也大加赞赏。因为是用蛎饼原料加工而成的汤糊,人们便将其命名为“蛎饼糊”。

如今,蛎饼、蛎饼糊以及蛎粥等,已成为马鼻地方特色小吃,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品尝。(记者 郑瑞洋)